犯罪学考试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天生犯罪人:(常习性)是指在生理上及精神上具有多种人类异常的 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这些退化现象是隔代遗传的结果。 2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 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3 精神病:是指由于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 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精神活动明显异常。 4 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 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 的行为体系。 5 犯罪诱因: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 在现象。 6 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也是我 国犯罪学学术界习惯上所称的犯罪总根源。 7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 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8 犯罪后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 的具有危害的结果。 9 激情犯罪人:是指因陷于极度不安或因情绪紧张、冲动而导致实施犯 罪行为的人。 10 犯罪学: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 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 11 犯罪现象: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12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事物或现象 13 犯罪对策: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 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 14 犯罪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犯罪总和。 15 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犯罪条件: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第二位原因, 对犯罪发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16 犯罪因素:是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包括犯罪人 的素质、不良环境、不良情绪,等等。 17 人格障碍:是指受个体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偏离正常的人格畸形。 18 机会被害人:是指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 事件而造致被害的人。 19 间接被害人:是指没有遭到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单因为与直接被害 人有某种利害关系而使其利益遭受损害的被害人。 20 犯罪黑数 一定时空中实际已经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纳入警方记载的犯罪数 量。 21 犯罪亚文化 :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予以信奉和遵守 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22 斯德哥尔摩模式 :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彼此产生欣赏、喜爱情 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 二单项选择(每题一分,共 15 分)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 ) A.托皮纳尔 B. 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 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 C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 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C.犯罪工具 B.犯罪空间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 害人与( D ) A.既然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 A ) A.罪 前预防 C.罪后预防 B.罪中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 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 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 15.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费尔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B )A.消长律 B.犯 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17.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 C ) A.犯罪率 B.发案率 C. 犯罪数量 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B A.犯罪原 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据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A )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B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 自然犯罪概念 C.天生犯罪人论 D.犯罪饱和律 ) 21.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C ) A.性别 C.再犯的可能性 B.犯罪类型 D.文化程度 22.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 )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 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3.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有( C ) A.直接关系的因素 C. 间接关系的因素 B.排他关系原因素 D.必然关系的因素 24.自身已经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处于被害临界状态的人被称为( A ) A.潜在性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B.疏忽型被害人 D.有责任的被害人 25.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对比类推法、因果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分 析预测法和( C ) A.回归法 C.专家评估法 B.临床诊断法 D.问卷法 26.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被称为 ( B ) A.相关定量法 C.时序分析法 B.特尔菲法 D.线性外推法 2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 D ) A.犯罪机会 C.犯罪条件 B.犯罪原因 D.犯罪动机 28.研究者通过收集、考察文件,从中取得资料用于研究犯罪现象的方 法被称作( A ) A.文献法 C.问卷法 B.访谈法 D.观察法 29.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被称作( D ) A.文献法 C.问卷法 B.访谈法 D.观察法 3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 的( C ) A.力量等同关系 C.力量对比关系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 科学称为( C A.刑事侦查学 C.犯罪学 B.刑法学 D.罪犯矫正学 B.力量平行关系 D.力量对等关系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 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D A.全面调查 C.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B A.消除犯罪条件 C.消除贫 困 B.鉴别犯罪人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A.犯罪环境学 C.犯罪 心理学 B.犯罪经济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 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C A.龙 勃罗梭 C.加罗法洛 B.菲利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C A.直 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B.间接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D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B.利益观念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C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C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 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 70%-80%的时期是( C A.50 年代初 期 B.60 年代中后期 C.80 年代初期 D.2000 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A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B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 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C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 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A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A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A ...A.犯罪观 C.私有 制 B.不良的社会风气 D.法律严重滞后 18.易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文化冲突类型是( D A.审美观冲突 C.生活习 惯冲突 B.经营方式冲突 D.行为规范冲突 19.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导致易形成犯罪行为的( D A.不良气 质 C.不良体格 B.不良体质 D.不良人格 20.个人对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 为( D A.世界观 B.人生观 C.规范意识 D.自我意识 21.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身体、物质、精神损失以及所引发的反 应被称为( B A.被害现象 C.被害形式 B.被害后果 D.被害原因 22.犯罪心理学发现,犯罪动机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明确的( C A.内部冲 突性 C.目标指向性 B.控制性 D.自我意识性 23.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 D A.系统性原理 C.可控性原理 B.可知性原理 D.连续性原理 24.在犯罪预测的诸方法中,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的是( C A.个人经验 判断法 C.专家调查法 B.集体经验判断法 D.综合调查法 25.犯罪预防体系及措施针对的是( D A.犯罪人 B.犯罪行为

docx文档 202x年公安公务员考试习题及答案

资格考试 > 公务员类 > 国家公务员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1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7-21 04:11:0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