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 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 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 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 ,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 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 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 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 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 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 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 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 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 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 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 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 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917 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推出了一 战。 2.背景: 3.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4.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 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余粮收集制的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但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 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5.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粉碎 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 作用;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是布尔什维克探索向 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并不是苏俄当时的理想政 策,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标志: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特别 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 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4.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 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 展。 6. 作用: 促进 了经济的 迅速 恢复 ; 巩固 了工农联盟 ,稳 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道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一、形成的原因 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 况下形成的。 3.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二、形成过程 1.优先发展重工业 (1)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 年 12 月;列宁的逝世、 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2)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 年 12 月,主张 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变 成了一个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2.农业集体化运动 (1) 背景:工业的需求;1926 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 困难;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 〖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 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 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 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三、评价斯大林模式 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2.弊端: 政治方面——(1)个人的高度专权;(2)对干部没有形成必 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 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3. 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 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 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 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 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 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 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 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 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 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 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 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 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 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 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docx文档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历史 > 文档预览
31 页 0 下载 14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 2 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 3 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 4 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6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1-08 14:10:38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